万万没想到上次的更新,竟然是2015年。转眼就已经快要2018年了。两年半了,要说发生了很多,也是真的发生了很多。但是其实,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变化,除了上学的地方,从亚洲,变到了欧洲。怎么讲呢,两年半了,还是日常记一下流水账吧。

    2015年之后,其实留在印象里的事情,几乎已经没有了。除了这一年的暑假,我并没有回家,而是全家来到了日本,我们一起自由行了两周时间,那个时候我才发现,很多地方的风景,是真的很好看,因为重要的人都在身边。之前所有的乏乏无味,都只是因为身边没有可以陪伴的人而已。但也正因为这一年暑假没有回家,临近元旦的时候,想家的情绪已经达到了顶峰,即使知道自己二月马上就会放春假就能回家,然而彼时的我,仿佛再也不能忍耐一般,瞒着父母,一个人回到上海,找朋友玩了一周,借助在同学的宿舍里,挤在复旦的一张小床上。美名其曰,我是回国查找写毕业论文可以用上的资料。顺便还蹭听了一节讲座。想想自己也是作的不行,明明那么的向往国内的大学生活,却在高三那年偏偏固执的选择了留学,忍受了太多的孤独。

    而进入2016年之后,我的大学生活,也正式进入了大四阶段,一个星期只有两个小时的课,除了毕业论文,就是毕业论文,大三期间的准备,大四全部派上了用场。虽然现在处于回顾的角度来讲,我觉得难度不大,但仔细回忆一下,当时的心情,可能每天都是抑郁到抓狂,压抑到想放弃。

    每天都在想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考古这个专业,明明自己什么都不懂,明明自己想学的只是那些技巧性的知识,理论方面,自己真的非常的不擅长。不知道去哪里找资料,不知道怎么叫做引用,不知道该怎么写,不知道改写写什么。

    就算是老师明确地指出了文章的重点,我也还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傻兮兮的还花了好多钱去买书,去买资料。暑假放假回家,几乎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了图书馆里。因为放假的时间,正好和国内错开了一个月,正巧赶上了大学的新生入学,还记得那天一时好奇,走进了新生报道区,看着那些知道比我小了不少,但一点也看不出来的稚嫩面孔在队伍里聊天嬉闹,一瞬间仿佛自己也回到了几年前自己入学的时候。甚至还有同学上前来和我搭话,

    问我:同学你是新生来排队的么?

    我笑着回答:不是,我只是来看看。

    其实脸上可能已经笑开了花,毕竟,好像这样就承认了别人还觉得我是个可爱的年轻小姑娘。

    每年回家的时候,古墓博物馆是一定要去打卡的地方,今年因为整理资料的缘故,拖到了最后一天才去成。结果倒是万万没想到,我竟然在博物馆里找到了我毕业论文理论最重要的一点证据。

    带着终于让我松了一口气,觉得老师那里终于可以有了交代的心情,我回到了日本开始了我在这里最后的,大四的生活。

    可能我一直都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在大学里我整整呆了四年,每天都在反感这个地方,想要快点回家,想自己根本不喜欢也不适合这里。可直到最后一年该走了,我才突然觉得有点舍不得,才突然觉得有了归属感,才终于觉得自己开始属于考古研究室。

    论文一共也就只有一万七千多字,除去整整一年的准备时间,正式开始码字也就用了不到一个月。但庆幸的是,也正是因为这一年里除去放假每周给会给老师报告自己的论文进度,在最后提交的时候,也是一次就好了。

    2017年2月,提交了论文之后,就再也没有事情可以做了,全家又一次来到日本,这一次,我们避开了上一次的京都东京路线,我们从大阪出发,奈良喂鹿,大阪夜游,然后就是一起去了我一直也没有去过的北海道。

    北海道的美,时至今日,仍让我念念不忘。

    那是真的美,美到治愈了我对日本多年的怨念。这种美模糊了地平线,去的时候正是冬天,也正巧赶上了下雪,指甲盖大小的的雪花从天而降,坐在电车里看着外面满眼的纯白。这白还带着些许刺眼,可就是让我忍不住去看她。

    当我看向那片晃目的白,心里平静的忘掉了什么是心塞,当我一脚踩下去,感受着那片粉雪没过脚面,没过脚踝,没过小腿,直达膝盖。那份肌肤上的冰冷刺痛,混杂着内心川流不息的兴奋,有一种,整个人都回归了自然的幸福感。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一种斑斓的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