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悉达与五位同伴,一行六人走出深宫,如似出笼的小鸟,飞入广阔的天地,开始了出家学道之旅。他们迈着坚定有力的脚步,意气风发,徒步前行。走着走着,脚上就磨起了水泡、血泡、混合泡,使他们不得不放慢了脚步。当他们千里迢迢走到南丹格尔时,行期已经过去了一两个月。他们在此重新剃光了须发,以至于日后传来传去,便将此地传成了菩萨落发出家之地。

    经过拘尸那,东渡根德格河,在前往跋耆国都城毗舍离的路上,菩萨遇到了出家以来的第一位沙门名师,阿罗罗·迦罗摩。

    “阿罗罗先生,我想在您的法门修梵行,可以吗?”菩萨问。“贤者,我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你想在此修行那就来吧!”阿罗罗答。菩萨说:“修行你的法门,怎样才能自知已经修成了呢?”

    阿罗罗说:“我已经超越了一切识处,达到了无所有处!”菩萨说:“只要超越识无边处定,即可达到无所有处定吗?”阿罗罗说:“正是因此,修行我的法门可以自知自觉,自己印证!”

    菩萨想:“阿罗罗有此自信、精进、智慧,我也有,他能做到的我也能!”

    菩萨远离人群,独住空闲安静处,心无放逸精修禅定。

    独住也叫独一静处,一一住,后世称为闭关。心里有贪欲陪伴者,称不上独住,只有断尽贪爱,才是佛说的独住。

    曾经有位比丘名叫上座,是佛在王舍城须摩竭陀池畔收的徒弟,特别喜欢独处,经常赞叹独住者,独行乞食独自还,独自静坐独禅思。佛住祇园时,有些比丘禀告佛,佛派人将他找来,问明情况后对他说:“你是一人独住者,我不说不是独住,然而还有更好的独住,就是过去心枯干,未来心灭尽,现在心没有贪爱,这样的婆罗门心不犹豫,已经舍离忧虑懊悔,以及导致来生的贪爱,斩断了乐于群聚的烦恼结使,这叫独住,没有胜过这种独住的了。”

    能够做到闹中取静,修行远离,尤其是远离女人,具有“聚落若空地”的心境,才是真功夫。精进包括昼行与夜行。

    菩萨在家时已经成就四禅,因此不久便修成了无所有处定,回来对阿罗罗说:“我已经超越了一切无量识处,这就是无所有处的成就吗?”

    阿罗罗说:“你和我所证得的境界是一样的,请你留下来,和我共同带领徒弟们修行吧,你可以和我一样,享受最高的恭敬供养与快乐!”

    菩萨谢绝了阿罗罗“留校任教”的邀请,他觉得此法门不能通往智慧、觉悟与涅槃,他要追求的是永无生老病死、愁忧秽污的无上安隐涅槃。与生俱来的正见,是菩萨有别于常人之处,他要通过“戒定慧”去趟出一条解脱之路。

    戒定慧三学,包括增上戒学,增上定学、增上慧学。通过精勤修持戒定慧,进取涅槃,是三学增上之义。上进的目的是修成沙门果,沙门果也叫涅槃果或正果。一切正果都是从涅槃道得来的,不求涅槃求往生不能修成正果。

    根据正果的成熟度分为四个等级,极果是阿罗汉,即身解脱入涅槃。初二三果也是涅槃果,只是不够大不够成熟而已。具体又可分为四双八辈等几个阶段。

    如果偏重持戒,被外表戒相端严和威仪礼节所束缚,有禁戒,无定慧,最高只能成为预备阿那含。或者偏重持戒修定,有戒定,无慧观,最高只能修成阿那含,不能即身解脱。只有戒定慧具足,才能修成阿罗汉,即身解脱入涅槃。所以佛说“三学具足者是比丘正行”。

    菩萨一行人在阿罗罗这里安居度夏以后,便向老师辞行,并于七月下旬南渡恒河,进入了摩竭陀国,出没于不同教派的道场,继续寻师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