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山之行结束后,几人各归各位。忙着做生意的继续钻研买卖,行侠仗义的依旧忙碌奔波,研读医学经典的则继续埋头苦读。至于王希孟自然是抓着灵感的尾巴,急忙赶稿绘图。

    杜宇几声数日去。秦书再来给王希孟送生活物资之时,见得他容光焕发,眉眼间尽是藏也藏不住的喜色。果真应了那句“人逢喜事精神爽”。

    “进展如何了?交稿可还顺利?”问只是随口问问,答案一目了然。

    “已经得到蔡大人的首肯,他说不日便会找着机会送与官家瞧瞧。”言语间虽极力抑制,却还是掩不住兴奋。

    秦书颔首道:“那先恭喜你了。”

    王希孟感激道:“多亏你那日在船上给了我启发,我才有了灵感。”

    “我不过是与你随便闲聊,赶巧罢了,主意都是你自个儿想的,怎就归功于我了?”

    王希孟憨憨一笑。

    秦书瞥了眼杂乱无章的书桌,上面似乎堆满了书卷画稿,问道:“你现下在琢磨什么呢?”

    “上次受到你的启发,我觉得我不单单需要把握官家所喜好的绘画风格,还该进一步研究研究官家所提倡的艺术理念,不然无法真正切实领会到官家所想要的画作。所以找来了近些年他描摹的名画,正在品赏呢。”

    秦书柳眉一挑,露出赞许之色。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难能可贵的不仅仅是王希孟扎实的绘画功底和极高的悟性,还有他沉心钻研的那股冲劲儿。

    “你看这张是唐代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临摹品。陛下不久前也临摹过此画。这张是《捣练图》,他也曾摹写过。还有这张阎立本的《步辇图》......”

    阳光透过窗棂,在他眸子里撒欢儿,一点点渗出来的,是许久未见的朝气

    秦书静静地听他滔滔不绝的说着。似乎有些明白眼前的少年为何能在十几岁的年纪,就能画出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画了。

    谁说不是七分靠天赋,三分靠勉力?

    后世只道王希孟天资聪颖,才华无双,小小年纪却能在山水画史上搏得一席之地,唤他天才少年郎。但何曾知晓他背后的那些曲折和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