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忽必烈仍旧执着不已,整顿兵马,打造法宝战舰,预备第三次东征东瀛。然而,在朝廷内外的一致反对之下,这一计划被迫无限期搁置。

    世人皆言东瀛邪祟异常,不过海外一小片飞地,资源匮乏,战略价值更是无从谈起。故此,元朝与东瀛之间的恩怨纠葛就此不了了之。

    随着元朝的消亡,对于东瀛的这段旧恨也随之淡忘。朱元璋将其列为禁忌之地,其中是否暗含东瀛邪祟之因,则无人知晓。

    虽未曾征服东瀛,但元朝两次征战均占据了对马岛。此后,朝鲜与东瀛爆发冲突,战火连绵不断,对马岛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饱受摧残。

    对马岛上的氏族实则掌控着岛屿,表面上臣服于东瀛,然而因其土地贫瘠,不得不频繁向朝鲜购粮交易,双方关系亦颇融洽。然而,对马岛上氏族的控制力度有限,周边诸多岛屿已被海寇所占据。

    明成祖朱厚照审视海图,心中暗道对马岛乃是一处绝佳宝地。相较于地处内陆的天津港,对马岛出海口畅达无阻,适合作为自己海上势力的重要据点,地理位置极为关键,临近朝鲜与东瀛,战略价值难以估量。

    朱厚照将这一构想公诸于众,令幕僚团队研讨夺取对马岛的可行性。

    幕僚团队给出的答案是,占领对马岛确能助益海上贸易的发展,但仍需衡量投入的成本。再者,我方战舰的数量及将士队伍的实力均为重大难题,我方舰队实力究竟几何,能否有效守卫对马岛尚待商榷。

    明帝国早已实施海禁多年,自郑和下西洋之后,至今已逾七十年,国内对海洋形势的认知几近空白,海上人才严重断层,朝内竟寻不到适合的海军将领与人才。

    如今麾下的舵手与船员均是从江浙沿海地区高价招募而来,否则连驾驭船只的人手都不足。更不用提与其他海上势力交锋之事。

    时下天津舰队即便在辽阔的大海上亦不清楚自身的真正实力。此前与海寇一战虽然取得胜利,但并不能完全证明其实力。朱厚照与幕僚团队对此心知肚明,麾下的海员素质的确欠佳,无法充分发挥舰队应有的战斗力。

    朱厚照深知自家舰队的实力在当时已堪称翘楚,但他同样清楚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在此情势之下,只能步步为营——首要任务便是救回那些被扣押的船只物资以及船员……

    随着靠近幽冥鬼煞宗的据点,由于对马群岛周边的海域凶险莫测,担心触碰隐匿的海礁,航队放缓了前行的步伐。

    朱照熙擒出了海蛟尊者,命他引航破浪前行。

    他警告海蛟尊者,若是航队有所损伤,便要将其抛入大海,任由噬魂鲨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