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日太宰治《人间失格》
1994年,伴随着PS①的面市,我呱呱坠地。当然远在日本的游戏机与我根本毫无交集,因为,我生在中国东北的一个偏远小山村。
人生在世,有无数选择,或大或小,或难或易,但唯一不能选择的就是自己的出生这一件事。有人生来就含着金钥匙出生,也有人生来就注定饱受饥寒交迫。人生哪怕像一场马拉松,有人生在终点,而我却对起跑线的人们望尘莫及。
几时开始记事已然记不清了,就算现在回忆6岁以前也是一片斑驳光影,时隐时现。依稀记得是一间匚②字的平房,墙与棚顶之间总是结着沾满黑灰的黢黑蛛网,房檐下面是燕子窝,我与一对夫妻和他们的孩子住在其中一间房间,夫妻是我的爷爷奶奶,女孩是我的姑姑。这就是最早出现在我记忆中的人们,与平常孩子不同,大概我最先叫出的称谓也不是“爸爸妈妈”,而是“奶奶老姑③”吧。
村子里还是有几户人家的,但如今已经完记不得了,只记得门前有一片大空地,空地上有一间水泥砌成的“碉堡”,小小的一米见方,一扇上锁的黑色铁门,像是怪兽的封印。每天和其他小朋友在上面用水和泥玩,那上面即是手工台,也是舞台,自己捏完道具玩物,总要拿着把玩表演一番。一来炫耀作品,二来想象着自己过着别样的生活,远离大山,远离泥巴,远离脚下这怪兽的封印……
那段时间是我活的最轻松的一段人生,虽然有时会因为贪吃而拿了别人给的吃食而挨打挨骂,但那么大的孩子,哭完拍拍身上的土,就能立马笑开了花,接着跑出去撒欢了。老姑那时候也就十三四岁的孩子吧,不知道人穷志不短的清高气节,还是奶奶对她的家教,总之她只要知道我要了别人的东西总是要对我棍棒教育一番。
穷山恶水,记得小时候总是陪着姑姑奶奶拿着一把剪刀在路边挖婆婆丁④带回家吃,小山村嘛~山自然是少不了的,也有一场雨过后挎着篮子跟她们进山采蘑菇的经历,据说我小时候的眼睛贼尖⑤,总能看见枯松针下面的蘑菇。
记得有一次还在山上捡回来一窝小鸟崽,湿漉漉的,眼睛都睁不开,只会伸着小圆脑袋吱吱的叫,可爱极了,那是我第一次被其他生命触动。奶奶不让我带回家,说离了妈活不长。说者无意,我的心头一震,小鸟没了妈活不长,那我呢?我的妈呢?我也活不长么?那是我第一次奇怪自己为什么没爹没娘。当然,最后奶奶拗不过,我还是把一窝小鸟带回了家,果然没两天就死了,伤心坏了。
山里没有童工的概念,姑姑在矿上上班,开绞车⑥,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面前几根长操纵杆,一打铃就搬一下,所以她常常带我去矿上,没事就陪我抓蚂蚱,用一根细铁丝穿起来,在电热炉上烤着吃。说到吃,那时家里穷,逢年过节也就能吃一次肉滋叻⑦,他们都舍不得吃,留给我。姑姑一发工资就去给我买儿童乐⑧和方便面,我基本不记得母乳是什么味道,奶粉也没喝过,大概因为太贵吧~所以这两样算是一个两三岁的辅食吧。当然,上述的美食是儿时的记忆,长大后想回味,但无一不变味,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概如此吧。
关于爷爷奶奶。对于爷爷的记忆多半是喝多了才回来,所以记忆不深,奶奶作为一家之主总是对他又打又骂,还让我也跟着打骂,童言无忌,我也从不客气,少了几分恭敬教养,却换来奶奶的哈哈大笑,很是满意。两三岁的我便已懂得如何讨好一个人,和她站在同一战线,打压她的对手,结果是不会太坏的。
就在这嬉笑怒骂,雷霆雨露之下,我又长一岁。没怎么见过的大姑⑨要结婚了,大姑大概18了吧,与不善言语的老姑不同,大姑嗓音更为清脆,性格也更开朗,颇有王熙凤的既视感,长相颇好,又爱打扮,所以必然不愁找婆家。大姑父也是个高大帅气的东北汉子。小时候的我很怕他,他不怎么说话,也不怎么笑。有一次在奶奶家的炕上他拿板凳吓唬我,说要拍我,当然,只是逗孩子的话,但却给我吓坏了。一旁大姑上去就是一巴掌:“白海军!你特么别吓唬俺⑩宝贝大侄儿!”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大姑父的笑容,他大概是真的爱着大姑吧。大姑父家是县城的,不算大户人家,至少是个小康家庭吧,所以愿意吃喝赌,大姑却不介意,一来,大概是大姑父真的很帅吧;二来,嫁过去离开村子就有好日子了,谁也不想再小山村苦一辈子。
转眼大姑的婚期到了,在她婚礼上,我第一次遇到了还能记起来最早的玩伴,白杨,他是大姑父家的亲戚,不过具体是外甥还是侄子我是记不清了。只记得他是个大舌头,大家一起玩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织毛衣。你拍二,我拍二,花手绢……你拍六,我拍六,又咬包子又咬肉?。”“哈哈哈,白杨又念错了,是六碗包子六碗肉!”周围的孩子们咋呼着,我知道,他是发不出“叻/l”的音。但是不知道是出于从重本能还是对于当时的我而言确实贬低别人能给我带来快感,所以我也跟着起哄,一起笑话他。吵久了,他也不耐烦了,脸上闪过一丝不忿,不过转瞬即逝:“哎呀,你们别管,接着玩,该几了?”只是个五六岁的孩子,若是一般孩子,怕早是大哭大闹喊着他们欺负我去找妈妈了吧,看来他是没少被嘲笑,连我大姑、姑父他们这些大人都笑话他,怕是他已经习惯了别人的羞辱吧。人为什么总喜欢通过伤害一个人来娱乐一群人呢?
无忧无虑的5年后,我迎来了人生的第一难关——该上学了。
1994年,伴随着PS①的面市,我呱呱坠地。当然远在日本的游戏机与我根本毫无交集,因为,我生在中国东北的一个偏远小山村。
人生在世,有无数选择,或大或小,或难或易,但唯一不能选择的就是自己的出生这一件事。有人生来就含着金钥匙出生,也有人生来就注定饱受饥寒交迫。人生哪怕像一场马拉松,有人生在终点,而我却对起跑线的人们望尘莫及。
几时开始记事已然记不清了,就算现在回忆6岁以前也是一片斑驳光影,时隐时现。依稀记得是一间匚②字的平房,墙与棚顶之间总是结着沾满黑灰的黢黑蛛网,房檐下面是燕子窝,我与一对夫妻和他们的孩子住在其中一间房间,夫妻是我的爷爷奶奶,女孩是我的姑姑。这就是最早出现在我记忆中的人们,与平常孩子不同,大概我最先叫出的称谓也不是“爸爸妈妈”,而是“奶奶老姑③”吧。
村子里还是有几户人家的,但如今已经完记不得了,只记得门前有一片大空地,空地上有一间水泥砌成的“碉堡”,小小的一米见方,一扇上锁的黑色铁门,像是怪兽的封印。每天和其他小朋友在上面用水和泥玩,那上面即是手工台,也是舞台,自己捏完道具玩物,总要拿着把玩表演一番。一来炫耀作品,二来想象着自己过着别样的生活,远离大山,远离泥巴,远离脚下这怪兽的封印……
那段时间是我活的最轻松的一段人生,虽然有时会因为贪吃而拿了别人给的吃食而挨打挨骂,但那么大的孩子,哭完拍拍身上的土,就能立马笑开了花,接着跑出去撒欢了。老姑那时候也就十三四岁的孩子吧,不知道人穷志不短的清高气节,还是奶奶对她的家教,总之她只要知道我要了别人的东西总是要对我棍棒教育一番。
穷山恶水,记得小时候总是陪着姑姑奶奶拿着一把剪刀在路边挖婆婆丁④带回家吃,小山村嘛~山自然是少不了的,也有一场雨过后挎着篮子跟她们进山采蘑菇的经历,据说我小时候的眼睛贼尖⑤,总能看见枯松针下面的蘑菇。
记得有一次还在山上捡回来一窝小鸟崽,湿漉漉的,眼睛都睁不开,只会伸着小圆脑袋吱吱的叫,可爱极了,那是我第一次被其他生命触动。奶奶不让我带回家,说离了妈活不长。说者无意,我的心头一震,小鸟没了妈活不长,那我呢?我的妈呢?我也活不长么?那是我第一次奇怪自己为什么没爹没娘。当然,最后奶奶拗不过,我还是把一窝小鸟带回了家,果然没两天就死了,伤心坏了。
山里没有童工的概念,姑姑在矿上上班,开绞车⑥,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面前几根长操纵杆,一打铃就搬一下,所以她常常带我去矿上,没事就陪我抓蚂蚱,用一根细铁丝穿起来,在电热炉上烤着吃。说到吃,那时家里穷,逢年过节也就能吃一次肉滋叻⑦,他们都舍不得吃,留给我。姑姑一发工资就去给我买儿童乐⑧和方便面,我基本不记得母乳是什么味道,奶粉也没喝过,大概因为太贵吧~所以这两样算是一个两三岁的辅食吧。当然,上述的美食是儿时的记忆,长大后想回味,但无一不变味,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概如此吧。
关于爷爷奶奶。对于爷爷的记忆多半是喝多了才回来,所以记忆不深,奶奶作为一家之主总是对他又打又骂,还让我也跟着打骂,童言无忌,我也从不客气,少了几分恭敬教养,却换来奶奶的哈哈大笑,很是满意。两三岁的我便已懂得如何讨好一个人,和她站在同一战线,打压她的对手,结果是不会太坏的。
就在这嬉笑怒骂,雷霆雨露之下,我又长一岁。没怎么见过的大姑⑨要结婚了,大姑大概18了吧,与不善言语的老姑不同,大姑嗓音更为清脆,性格也更开朗,颇有王熙凤的既视感,长相颇好,又爱打扮,所以必然不愁找婆家。大姑父也是个高大帅气的东北汉子。小时候的我很怕他,他不怎么说话,也不怎么笑。有一次在奶奶家的炕上他拿板凳吓唬我,说要拍我,当然,只是逗孩子的话,但却给我吓坏了。一旁大姑上去就是一巴掌:“白海军!你特么别吓唬俺⑩宝贝大侄儿!”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大姑父的笑容,他大概是真的爱着大姑吧。大姑父家是县城的,不算大户人家,至少是个小康家庭吧,所以愿意吃喝赌,大姑却不介意,一来,大概是大姑父真的很帅吧;二来,嫁过去离开村子就有好日子了,谁也不想再小山村苦一辈子。
转眼大姑的婚期到了,在她婚礼上,我第一次遇到了还能记起来最早的玩伴,白杨,他是大姑父家的亲戚,不过具体是外甥还是侄子我是记不清了。只记得他是个大舌头,大家一起玩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织毛衣。你拍二,我拍二,花手绢……你拍六,我拍六,又咬包子又咬肉?。”“哈哈哈,白杨又念错了,是六碗包子六碗肉!”周围的孩子们咋呼着,我知道,他是发不出“叻/l”的音。但是不知道是出于从重本能还是对于当时的我而言确实贬低别人能给我带来快感,所以我也跟着起哄,一起笑话他。吵久了,他也不耐烦了,脸上闪过一丝不忿,不过转瞬即逝:“哎呀,你们别管,接着玩,该几了?”只是个五六岁的孩子,若是一般孩子,怕早是大哭大闹喊着他们欺负我去找妈妈了吧,看来他是没少被嘲笑,连我大姑、姑父他们这些大人都笑话他,怕是他已经习惯了别人的羞辱吧。人为什么总喜欢通过伤害一个人来娱乐一群人呢?
无忧无虑的5年后,我迎来了人生的第一难关——该上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