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消息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些微小的细节,是当初张氏和李婆子都不曾提及的细节,可偏偏就是这些细节让太夫人误会了顾丽娘……
原来那一日李婆子在太夫人面前说的话倒是句句属实、没半句是假话,当年也的确是李婆子替顾丽娘的娘、王婆子接生的,王婆子夫妇以及顾丽娘在坳头村的名声也的确是不大好,村里多年来真是没几个人待见他们一家的。
但王婆子生下女儿不到半年,就和她男人一起、带着女儿离开坳头村到外头去讨生活……这一去他们便去了九年多,待九年后王婆子一家再回到坳头村时,跟着她身旁的女儿顾丽娘也已经十岁了。
这陈年旧事听起来很寻常,但这件事里头蕴涵的小细节却没人注意到,只有心细如针的余嬷嬷注意到了!余嬷嬷当时心里是这样想的———谁知道半岁大的孩子过了九年半后会长什么样子?
谁又能确定时隔多年,跟着王婆子回到坳头村、已经十岁的顾丽娘,就是当初李婆子接生的那个女娃?
就算这中间王婆子家的闺女换了个人,李婆子和村里的邻居也无从得知啊!
余嬷嬷仔细的一推敲,便认定若是顾丽娘是太夫人的阿鸾,那这问题的关键一定就在王婆子一家离开村子的这九年里,且王婆子也一定知道顾丽娘的真正身份。
可王婆子一家离开村子后并未有个固定的住所,据说是因为夫妇俩一直在干那坑蒙拐骗、见不得光的缺德事,所以才不敢在一个地方长期落脚……如此一来,王婆子一家离开坳头村后做了哪些事就有些难查了。
余嬷嬷无法,最终只能采取了最笨的法子———余嬷嬷先是让人把张氏一家轰出顾家,随后让人把顾家那几间屋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搜了一遍,包括一些角落旮旯和可能存在暗格的地方,都叫人仔仔细细的逐一搜了一遍。
这一搜,余嬷嬷还真从顾家供奉土地公的横长木神龛后找到了一个小暗格,并从里面找到一封藏得十分隐瞒的信。那封信用火漆封死了,余嬷嬷不敢擅自拆阅,只能把信和她打探到的消息一并回禀太夫人。
太夫人得了信后是当着顾筝的面把信拆开的,细细的把信上的内容扫阅了一遍后,太夫人神色逐渐变得一片复杂,语气里也有着难掩的激动:“这是把你娘养大的王婆子托人写的信,她信上说会在临终前把信交给你娘的……这信既一直到如今才被余嬷嬷找到,那想必当初那王婆子病得突然、走得也急,所以才没来得及把信交给你娘。”
“而你娘又因幼时发烧烧坏了脑袋,完不记得小时候的事、不知道自己其实是被王婆子拐来的孩子,所以她才会一直把自己当成王婆子的闺女,对自己的身世更是从来没怀疑过……若不是这封信和她的容貌,她的身世怕是一辈子都会被掩藏下去!这封信一没交到你娘手里,竟就误了你娘一世……”
太夫人说到这里已然难过得说不下去了,一时间她更是不知该恨王婆子、还是感激王婆子———如果没有王婆子,顾丽娘就不会和太夫人这个亲生娘亲分离;可若是没有王婆子多年来对顾丽娘的细心照顾,顾丽娘也不可能一直活到生下顾筝、又歪打正着的和太夫人相认了一回,早早的就因为体弱多病而夭折了。
事情的真相也让顾筝感到十分意外和震惊,她曾经猜想过顾丽娘也许是王婆子买来的闺女,或是王婆子无意中拣回来的闺女,怎么都没料到顾丽娘竟是王婆子亲生拐回来的闺女!只是王婆子既拐了顾丽娘回来,那当初为何不把她卖了换钱?王婆子的亲生闺女又去哪里了?
一想到这儿,顾筝忍不住问道:“外祖母,那那王婆子自个儿的亲生闺女呢?哪里去了?我娘为何会顶替她亲生闺女的身份,让村里的乡亲都误以为我娘就是王婆子的亲生闺女?”
太夫人指着那封信缓缓说道:“当年王婆子夫妇拐走阿鸾时,她那和阿鸾年纪相仿的闺女突然不幸染病夭折了,她一时接受不了闺女夭折一事,才会留下了当年因发烧而卖不出去的阿鸾,把她当成亲生闺女般照顾、关怀……”
原来那一日李婆子在太夫人面前说的话倒是句句属实、没半句是假话,当年也的确是李婆子替顾丽娘的娘、王婆子接生的,王婆子夫妇以及顾丽娘在坳头村的名声也的确是不大好,村里多年来真是没几个人待见他们一家的。
但王婆子生下女儿不到半年,就和她男人一起、带着女儿离开坳头村到外头去讨生活……这一去他们便去了九年多,待九年后王婆子一家再回到坳头村时,跟着她身旁的女儿顾丽娘也已经十岁了。
这陈年旧事听起来很寻常,但这件事里头蕴涵的小细节却没人注意到,只有心细如针的余嬷嬷注意到了!余嬷嬷当时心里是这样想的———谁知道半岁大的孩子过了九年半后会长什么样子?
谁又能确定时隔多年,跟着王婆子回到坳头村、已经十岁的顾丽娘,就是当初李婆子接生的那个女娃?
就算这中间王婆子家的闺女换了个人,李婆子和村里的邻居也无从得知啊!
余嬷嬷仔细的一推敲,便认定若是顾丽娘是太夫人的阿鸾,那这问题的关键一定就在王婆子一家离开村子的这九年里,且王婆子也一定知道顾丽娘的真正身份。
可王婆子一家离开村子后并未有个固定的住所,据说是因为夫妇俩一直在干那坑蒙拐骗、见不得光的缺德事,所以才不敢在一个地方长期落脚……如此一来,王婆子一家离开坳头村后做了哪些事就有些难查了。
余嬷嬷无法,最终只能采取了最笨的法子———余嬷嬷先是让人把张氏一家轰出顾家,随后让人把顾家那几间屋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搜了一遍,包括一些角落旮旯和可能存在暗格的地方,都叫人仔仔细细的逐一搜了一遍。
这一搜,余嬷嬷还真从顾家供奉土地公的横长木神龛后找到了一个小暗格,并从里面找到一封藏得十分隐瞒的信。那封信用火漆封死了,余嬷嬷不敢擅自拆阅,只能把信和她打探到的消息一并回禀太夫人。
太夫人得了信后是当着顾筝的面把信拆开的,细细的把信上的内容扫阅了一遍后,太夫人神色逐渐变得一片复杂,语气里也有着难掩的激动:“这是把你娘养大的王婆子托人写的信,她信上说会在临终前把信交给你娘的……这信既一直到如今才被余嬷嬷找到,那想必当初那王婆子病得突然、走得也急,所以才没来得及把信交给你娘。”
“而你娘又因幼时发烧烧坏了脑袋,完不记得小时候的事、不知道自己其实是被王婆子拐来的孩子,所以她才会一直把自己当成王婆子的闺女,对自己的身世更是从来没怀疑过……若不是这封信和她的容貌,她的身世怕是一辈子都会被掩藏下去!这封信一没交到你娘手里,竟就误了你娘一世……”
太夫人说到这里已然难过得说不下去了,一时间她更是不知该恨王婆子、还是感激王婆子———如果没有王婆子,顾丽娘就不会和太夫人这个亲生娘亲分离;可若是没有王婆子多年来对顾丽娘的细心照顾,顾丽娘也不可能一直活到生下顾筝、又歪打正着的和太夫人相认了一回,早早的就因为体弱多病而夭折了。
事情的真相也让顾筝感到十分意外和震惊,她曾经猜想过顾丽娘也许是王婆子买来的闺女,或是王婆子无意中拣回来的闺女,怎么都没料到顾丽娘竟是王婆子亲生拐回来的闺女!只是王婆子既拐了顾丽娘回来,那当初为何不把她卖了换钱?王婆子的亲生闺女又去哪里了?
一想到这儿,顾筝忍不住问道:“外祖母,那那王婆子自个儿的亲生闺女呢?哪里去了?我娘为何会顶替她亲生闺女的身份,让村里的乡亲都误以为我娘就是王婆子的亲生闺女?”
太夫人指着那封信缓缓说道:“当年王婆子夫妇拐走阿鸾时,她那和阿鸾年纪相仿的闺女突然不幸染病夭折了,她一时接受不了闺女夭折一事,才会留下了当年因发烧而卖不出去的阿鸾,把她当成亲生闺女般照顾、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