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谢niuniuaoao\ykld\集擎灭\暴风之觞的月票鼓励.
德州,永济渠畔,安陵。
程公信是魏博牙军牙前押衙,麾下统领两千军士。按照皇甫峻的意思,他最近两月派出亲兵连连袭扰沧州,劫掠商贾,杀伤百姓,以试探沧州虚实。前天,他麾下一队骑兵奉命出击,竟然一举冲至东光,虽为守军击退,但带回来的消息,却令程公信大喜过望东光没有卢龙军,守军居然是一群游侠武士。
联系到这两年间卢龙军发生的一桩桩变故,这个消息令程公信十分确信,卢龙军虚弱无力,甚至无法应对自己的轻兵袭扰!在自己一个多月的频繁攻击下,他们连东光这等县城都不敢驻扎了,卢龙军胆怯矣!
至于那群身着蓝靛色战袍的武士,程公信也摸清了他们的虚实,据说是受聘于卢龙商贾豪门的武士,这些武士虽然个人武勇不逊于麾下的魏博牙兵,但并不是战阵的主力,顶多算是游兵而已,真要放到决胜疆场的战阵之上,程公信认为对方绝对不值一提。这也令程公信从另一角度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卢龙军无力防守边界,到了不得不招揽游侠来帮助守御县城的地步。
程公信之所以听从皇甫峻的命令,向沧州频频出手,并不是说他对皇甫峻有多忠心。魏博军将世镇魏博百五十年,从来没有对谁忠心过,他们只对自己忠心。哪怕程公信官职在皇甫峻之下,依仗程氏在魏博镇内深厚的将门底蕴,他也不惧皇甫峻分毫。程公信带领军队出镇德州的原因,是因为他相信皇甫峻的眼光。
魏博牙兵在天下间赫赫有名,可程公信却深知其根底。魏博牙兵除了承继安史系旧将们的军略和武勇外,同时也打上了前辈们骄悍狂恣的烙印。并且将其作为传统传承了下来。一方面,魏博牙兵们家传军略、武勇过人,战斗力相当强悍,可另一方面,又骄狂不逊、不服军令,常常以下克上。魏博人的眼中,没有上官,没有权威,有的只是自身的利益,至于节度使那不过是一面旗帜而已。谁也不会真拿他当回事。
如果以李诚中的穿越者眼光来看,魏博镇充斥着浓厚的军事共和主义,这是一帮具有初步原始共和意识的民主者,或者准确的说,是一帮以武力维系军事共和的山头主义者。
魏博牙兵们名垂大唐百五十年,各军将世家们也享受了百五十年的安乐和荣华。这是大唐天下第一个成型的职业武人集团,发展到今日,他们甚至相当排外,想要从军。首先考察资历。不是魏博人?不收!家门不是将门?不收!父辈没有军籍?还是对不起,将门已经中断,仍然不收!军中盘根错节,山头林立。哪怕一个小小的牙兵,也很有可能来自百多年前某位大将的旁系。
这种特殊的传承,造就了魏博牙军固守、狭隘的特点。他们世居魏州城内,丧失了对外开拓的眼界和进取心。目光偏居一隅。无论魏博镇曾经下辖过多少州县,他们也不愿意踏出魏州半步。也因为这些特点,魏博牙军们在守土之时勇冠绝伦。但在攻伐外镇时,却战意消沉。
但是不管怎么说,一个团体里面,总有几个鹤立鸡群者,皇甫峻、程公信和李公牷就位列其中。作为魏博牙兵的高级将领,他们的眼光要比普通军士高出一筹。尤其是皇甫峻,放眼乱世,他渴望魏博牙兵能够走出魏博,成就赫赫功名于当世。他们三个人同样有一个愿望与李诚中不谋而合,那就是“河北人治河北”。
程公信证实了皇甫峻的判断卢龙虚弱,但是他又头疼不已。
程公信是魏博牙军中的一个大军头,所部来自五花八门的各种关系,包括出五服、不出五服的亲戚,故上官的子侄,亲朋好友的举荐,林林总总,不一而同。唯一相同的一点,就是这些人都和他有这样那样的关系。从上到下,少部分人极其相熟,大部分人叫得出名字,几乎所有人都看上去面善……
似乎是很典型的为将之长知兵,但实际上程公信有苦自知。“知兵”知到了这个程度,也是为将者的悲哀。
“老叔,东光空虚,已是既定事实,某已遣刘二郎前往弓高、胡苏查验,一旦那边传回来好消息,咱们这边却没有做好准备,岂不是贻误军机么?”程公信忍着气,和颜悦色的向一个六十出头的老军解释。
老军胡子一把,但自小打熬的筋骨,如今已然六十出头,却仍旧骑得马、开得弓,一顿可下半斤肉,军中号称“程廉颇”。老军微闭双眼,只是不语,程公信催得紧了,才缓缓道:“非是老夫畏战,这两年河北争锋,沧州已经打成了白地,大军过去,什么也得不了,等回转之后,不是白费力是什么?”
德州,永济渠畔,安陵。
程公信是魏博牙军牙前押衙,麾下统领两千军士。按照皇甫峻的意思,他最近两月派出亲兵连连袭扰沧州,劫掠商贾,杀伤百姓,以试探沧州虚实。前天,他麾下一队骑兵奉命出击,竟然一举冲至东光,虽为守军击退,但带回来的消息,却令程公信大喜过望东光没有卢龙军,守军居然是一群游侠武士。
联系到这两年间卢龙军发生的一桩桩变故,这个消息令程公信十分确信,卢龙军虚弱无力,甚至无法应对自己的轻兵袭扰!在自己一个多月的频繁攻击下,他们连东光这等县城都不敢驻扎了,卢龙军胆怯矣!
至于那群身着蓝靛色战袍的武士,程公信也摸清了他们的虚实,据说是受聘于卢龙商贾豪门的武士,这些武士虽然个人武勇不逊于麾下的魏博牙兵,但并不是战阵的主力,顶多算是游兵而已,真要放到决胜疆场的战阵之上,程公信认为对方绝对不值一提。这也令程公信从另一角度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卢龙军无力防守边界,到了不得不招揽游侠来帮助守御县城的地步。
程公信之所以听从皇甫峻的命令,向沧州频频出手,并不是说他对皇甫峻有多忠心。魏博军将世镇魏博百五十年,从来没有对谁忠心过,他们只对自己忠心。哪怕程公信官职在皇甫峻之下,依仗程氏在魏博镇内深厚的将门底蕴,他也不惧皇甫峻分毫。程公信带领军队出镇德州的原因,是因为他相信皇甫峻的眼光。
魏博牙兵在天下间赫赫有名,可程公信却深知其根底。魏博牙兵除了承继安史系旧将们的军略和武勇外,同时也打上了前辈们骄悍狂恣的烙印。并且将其作为传统传承了下来。一方面,魏博牙兵们家传军略、武勇过人,战斗力相当强悍,可另一方面,又骄狂不逊、不服军令,常常以下克上。魏博人的眼中,没有上官,没有权威,有的只是自身的利益,至于节度使那不过是一面旗帜而已。谁也不会真拿他当回事。
如果以李诚中的穿越者眼光来看,魏博镇充斥着浓厚的军事共和主义,这是一帮具有初步原始共和意识的民主者,或者准确的说,是一帮以武力维系军事共和的山头主义者。
魏博牙兵们名垂大唐百五十年,各军将世家们也享受了百五十年的安乐和荣华。这是大唐天下第一个成型的职业武人集团,发展到今日,他们甚至相当排外,想要从军。首先考察资历。不是魏博人?不收!家门不是将门?不收!父辈没有军籍?还是对不起,将门已经中断,仍然不收!军中盘根错节,山头林立。哪怕一个小小的牙兵,也很有可能来自百多年前某位大将的旁系。
这种特殊的传承,造就了魏博牙军固守、狭隘的特点。他们世居魏州城内,丧失了对外开拓的眼界和进取心。目光偏居一隅。无论魏博镇曾经下辖过多少州县,他们也不愿意踏出魏州半步。也因为这些特点,魏博牙军们在守土之时勇冠绝伦。但在攻伐外镇时,却战意消沉。
但是不管怎么说,一个团体里面,总有几个鹤立鸡群者,皇甫峻、程公信和李公牷就位列其中。作为魏博牙兵的高级将领,他们的眼光要比普通军士高出一筹。尤其是皇甫峻,放眼乱世,他渴望魏博牙兵能够走出魏博,成就赫赫功名于当世。他们三个人同样有一个愿望与李诚中不谋而合,那就是“河北人治河北”。
程公信证实了皇甫峻的判断卢龙虚弱,但是他又头疼不已。
程公信是魏博牙军中的一个大军头,所部来自五花八门的各种关系,包括出五服、不出五服的亲戚,故上官的子侄,亲朋好友的举荐,林林总总,不一而同。唯一相同的一点,就是这些人都和他有这样那样的关系。从上到下,少部分人极其相熟,大部分人叫得出名字,几乎所有人都看上去面善……
似乎是很典型的为将之长知兵,但实际上程公信有苦自知。“知兵”知到了这个程度,也是为将者的悲哀。
“老叔,东光空虚,已是既定事实,某已遣刘二郎前往弓高、胡苏查验,一旦那边传回来好消息,咱们这边却没有做好准备,岂不是贻误军机么?”程公信忍着气,和颜悦色的向一个六十出头的老军解释。
老军胡子一把,但自小打熬的筋骨,如今已然六十出头,却仍旧骑得马、开得弓,一顿可下半斤肉,军中号称“程廉颇”。老军微闭双眼,只是不语,程公信催得紧了,才缓缓道:“非是老夫畏战,这两年河北争锋,沧州已经打成了白地,大军过去,什么也得不了,等回转之后,不是白费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