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四月初十日,康熙爷一行离杭州,十二日返苏州府。十五日亲书“济时良相”匾额令悬范仲淹祠堂;“坡仙遗范”匾额令悬苏轼庙。十八日离苏州,二十二日抵江宁。

    到了江宁,才是真正到了曹寅的地盘,曹颙的老家。此时的曹寅,任职江宁织造。他这个江宁织造,却连续几次承办了康熙爷南巡接驾大典四次南京接驾。

    其实际工作范围,远远超过了一个小小的江宁织造的职务规定。可想而知,康熙爷对曹寅的信任与器重,也早已超出了地方督抚。

    曹寅其人,喜爱文艺,又爱藏书。自身精通诗词歌赋、戏曲书法。有着深厚的文化教育,还参与了江南许多的文化活动。

    曹寅和江南的众文人,都有来往,史料有统计:与曹寅有诗文交往者约二百人,当时极有影响的知名人士都在其中。

    江南在历朝历代,都是“盛产”文人墨客的地方。从古到今,也是华夏文人向往、流连的所在。

    对于历代的政权来说,如果普通的老百姓是基础,“文人”就是栋梁。所以,没有那个当政者,不重视文人、文化和教育。

    康熙爷更是如此,在文化和教育上:“重礼教,兴西学”。对文人的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可是,此时江南一带反清复明的气焰还如同星星之火,一直在燎原。

    康熙爷有意笼络南方士子、磨灭其反清意识的政治决策,曹寅等人则为具体实施之臣僚。

    曹寅原为明遗民《白茅堂集》作者顾景星之甥。顾景星有部分人认为是“红楼梦”的原作者。乃明末贡生,南明弘光朝时考授推官。康熙己未被荐举博学鸿词,称病不就,至1687年逝世都屡征不仕。

    自身学富五车的文人气质和此时的职务,再加出身。曹寅在南北两地都受到推崇,很快被遗民和汉族上层知识分子认同。

    由此,曹寅成为主持东南风雅、众望所归的人物,在江南地区享有极高的声誉!

    曹寅在江南二十多年,认真执行康熙皇帝的既定政策。和江南人士的交游更加广泛。所以,很多人认为,他和遗民及江南上层知识分子诗酒流连,决不能仅以文人积习视之,亦决非曹寅个人之礼贤下士所能涵盖。

    这些有些复杂的原因,结果就是,让曹寅在江南有着极高的声誉。在康熙爷面前,也得到了极度的信任和重用。

    而此时的曹家,被营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艺术氛围,呈现出空前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