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棉轮作两年三熟技术要点

2014/6/27

 

粮棉轮作两年三熟技术要点
 
棉花栽培技术:
一、目标产量及产量构成
产量目标350千克/亩,产量构成为密度3000/亩,单株铃数25个,亩成铃数7.5万,单铃重5.0
二、棉花栽培技术要点
1、播前准备
选择早熟品种,生育期在125天以内、结铃性强、抗病性好的品种;施足有机肥,有机肥1—2方,45%氮磷钾专用肥70公斤;播种前10天左右将有机肥与化肥撒施于地表后旋耕,随后灌水造墒,亩灌水量不低于60方。
2、棉花播种
一般播种时间掌握在420后,以当时天气预报为准,要求播种后一周内无剧烈天气过程,以避免低温降雨对出苗的影响。
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大小配置,大行1.1,小行0.45,株距0.28;二是等行距配置,行距1,株距0.22,专用单行播种机精量播种;亩用种量1千克,精量播种。
3、苗期管理
出苗后及时放苗,三叶期定苗,从5月中下旬开始要注意田间害虫防治,棉花苗期虫害以蚜虫和红蜘蛛为主,蚜虫防治采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物,红蜘蛛采用阿维菌素防治。
4、蕾期管理
传统棉花栽培种要求去掉营养枝,一般在6月上旬进行;现代棉花简化栽培技术要求保留营养枝,不再进行去叶枝操作,但要注意与化控结合,如果棉花有旺长趋势,可亩喷施缩节安1.52.0
河北省春旱与初夏旱频繁,此时正值棉花现蕾期,也是需水临界期,须在6月中下旬浇水一次,可以有效预防后期棉花早衰。
6月上中旬浇水之前揭去地膜。
棉花进入现蕾期后虫害增加,需要加强虫害防治。
蚜虫防治指标,卷叶株率8~10%或单株上3叶有蚜虫200头,采用吡虫啉、啶虫脒等化学防治。    
红蜘蛛防治指标,红叶率20%,超出指标采用阿维菌素类、克螨特、哒螨灵等农药防治。
棉铃虫与棉盲蝽防治。一是掌握好防治时间,要在虫卵孵化高峰期进行喷药;二是正确选用农药,棉铃虫防治可采用1%甲氨基阿维盐、40%丙溴磷乳油、辛硫磷,以及一些新型的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混合杀虫剂;三是注意统防统治,尤其是成方连片棉田要做到在同一时间喷药防治,减少害虫迁飞引起的防效降低现象;四是注意农药种类交替轮换使用,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引起害虫抗药性降增强;五是避免一次用药种类过多,一般每次最多用23种农药,且不可一次混合多种农药引起药物分解而降低防效。
5、花铃期管理
棉花打顶时间一般在7月中旬前后,棉花有1214个果枝的时候就可以打顶。营养枝打顶时间在7月上旬。花铃期遇连阴雨棉花出现旺长趋势时,亩用缩节安4.05.0化控。后期喷施叶面肥是防止棉花早衰的较好选择,一般可选用0.1%的磷酸二氢钾和1%的尿素,每隔710天喷施一次,也可喷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叶面肥都有很好的作用。
6、吐絮期管理
8月下旬如遇连阴雨,容易引起大量烂铃,此时应推株并垄,去掉中下部老叶空果枝,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可有效减少烂铃。多阴雨天气出现烂铃后,在初发病或烂壳未烂絮时尽早摘除,晾晒。9月份后每隔710天摘花一次,摘取完全张开的棉铃花絮,上午摘后晒2天、下午摘后晒1天。10月初喷施乙烯利催熟,10月中旬带棉柴浇地,1020前将棉柴粉碎、旋耕后准备播种小麦。
 
 
小麦栽培技术:
一、目标产量及产量构成
亩穗数45万左右,穗粒数33左右,千粒重39左右,亩产量520千克左右。
二、小麦栽培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 小麦品种选择鲁原502、良兴99、衡4399等高产、抗病品种。
(二)整地播种 棉花收获完毕后,在1020日前后将棉柴粉碎一遍,粉碎后撒施小麦专用复合肥(氮磷钾含量18-12-1550千克,旋耕两遍,耙耢后播种,播期不迟于1025;采用机械播种,播深控制在35厘米
(三)播量 小麦播量控制在1820千克/亩。
(四)田间管理措施
1、查苗补苗
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在缺苗断垄处补种,以保证适宜的基本苗。
2、化学除草
11月中下旬是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每亩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20,兑水30千克均匀喷施。
3、浇好越冬水
优质高产麦田浇好越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浇水时间以立冬至小雪期间为宜,浇水后,应及时中耕保墒,破除板结。
4、化控防止倒伏
对于群体偏大的麦田,起身拔节期喷施壮丰安,有显著的防倒效果,一般每亩用壮丰安30-40毫升。
5、以防纹枯病为重点,搞好春季病虫害防治 
2月底至3月上旬是防治纹枯病的有利时机,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100-15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兑水30-40千克喷雾,严重发病田块间隔7-10天,重喷一次;4月上旬后小麦白粉病、锈病、蚜虫、红蜘蛛等病虫相继发生,要搞好“一喷三防”。
6、合理追肥
在小麦拔节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千克或小麦追施型复合肥15-20千克
7、浇好灌浆水
灌浆水对延缓小麦后期衰老,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一般应在小麦扬花后10天浇灌浆水。
8、后期病害防治
预防小麦赤霉病,在小麦抽穗后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兑水40-50千克喷雾。防治锈病、白粉病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100-15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加水40-50千克喷雾。防治小麦穗蚜应选用高效低毒杀虫剂,如10%吡虫啉或2.5%三氟氯氰菊酯等。
9、适时收获 
小麦在腊熟末期收获最好,此时籽粒千粒重高,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也最优。
玉米栽培技术:
一、目标产量及产量构成
亩株数4500株左右,穗行数14行—16行,行粒数37粒,千粒重330,亩产量550600千克左右。
二、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抗病性好的先玉335、郑单958、浚单20等品种。
(二)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早播
夏玉米播种重在抢时播种,小麦收获后要及时浇水,结合浇水亩施高氮低磷高钾专用复合肥25千克;播种时采用等行距60厘米,亩用种量2千克左右,播深5厘米
2、播后除草
 播后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采用土壤封闭或茎叶处理。土壤封闭墒情不足时,要适当加大喷药用水量。苗后除草,应采用定向喷雾,严禁喷到玉米植株上,以免造成药害。
3、间苗定苗
幼苗三叶期间苗,4-5叶期定苗,以保证每公顷种植密度。适时进行间苗、定苗,可以避免幼苗拥挤,节省土壤养分和水分,以利培育壮苗。
4、浇关键水
玉米拔节后进入生长旺盛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增加,尤其是大喇叭口期发生干旱(俗称“卡脖旱”),将影响抽雄和小花分化;抽穗开花期玉米需水量最多,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此期干旱将影响玉米散粉,甚至造成雌雄花期不遇,降低结实率,因此,在大喇叭口期到抽雄后25 d 这段时间,发生旱情要及时灌溉。
5、病虫害防治
苗期主要病虫害有2 代黏虫、玉米螟、红蜘蛛、蓟马等,可用辛硫磷颗粒剂于心叶内进行防治。穗期主要有叶斑病、茎基腐病、锈病、玉米蚜、3 代黏虫等,可用20%粉锈宁乳油100毫升/亩喷雾防治,叶锈病,玉米蚜可用50%辟蚜雾10/亩或10%吡虫啉15/亩兑水45 千克喷雾防治,3 代黏虫可用50%辛硫磷1 000 倍液喷雾防治。
6、追施穗肥
夏玉米播种后40天可追施尿素30千克/亩。
7、适时晚收
适时晚收 应改变“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即可收获”的习惯。合理的收获时期应在苞叶发黄后7-10天,此时籽粒乳线消失基部黑层出现,适时晚收一般可增产10%左右。